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地学百问  地理百问 >> 正文  
 相 关 文 章
热 门 文 章
最 新 推 荐
 
 吴江的三条古纤道     
吴江的三条古纤道
作者:Chenzk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3379 更新时间:2005-11-07 文章录入:zhujg

吴江的三条古纤道

吴江自古是个水乡泽国,陆上仅有阡陌小道,直至唐宋时期修了塘堤道路,交通状况才逐步改观。

唐代以后,吴江陆续修建三条古纤道。

第一条从平望至南浔,长五十华里,为唐德宗贞元年间(785—804年)苏州刺史于   治河所筑,扩大疏浚了河道,挖出的泥土堆在北岸,这样一举两得,既利于防洪排涝,利于舟辑,又使塘岸变成通衢大道便于陆上交通,人们为了纪念他,就把这条塘称为“  塘”。后经历代多次维修,塘岸变成苏州—平望—湖州、嘉兴—平望—湖州的驿递道路了。上世纪修公路后,它又成为平望—湖州公路的一段路基了。而疏浚的河道“  塘”现在成为长兴—湖州—上海(长湖申)的内河航线的一段,每天大量的黄砂、石子、水泥、毛竹和木材等建筑材料供上海的城市建设所用。

第二条自县西南大湖之滨练聚桥至湖州,八十余里,称湖塘。北宋仁宗庆历年间(1041—1048年)沿太湖开航道,壅土为塘路。元末张士诚又加以修筑,纤道高于地面,士兵可作为防线,防守太湖沿岸,东西绵延百里,像一座土城,所以又叫湖城,但在明弘治年间(1488—1505年)废,不复为官路,现尚有沿湖运河遗址数处。

第三条就是沿古运河修筑的纤道,从苏州至嘉兴,经唐、五代、宋历代修筑共百余里,分别由古塘、北塘、石塘、官塘、土塘各段组成,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810年苏州刺史王仲舒始筑的“松江堤”。王仲舒为于****的继任者,即将自己的宝带捐出修建宝带桥的人。他在唐宪宗元和元年(806年)始,至元和四年(809年)大桥建成,运河漕运和纤夫及两岸人民受益非浅,他就又将工程从吴县向吴江延伸。松江堤始为土堤,五代时部分路段驳砌护坡,“以除水患。”这样,驿递畅通,纤夫称善,漕运便利,公私称便。

参考《江苏交通史话》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2006 苏州市地学会网站         站长: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