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
(1) 《吴门表隐》云:“光福名龟山,汉顾融隐此,名顾氏家山。至十四世陈黄门野王,舍宅为寺。志中误载梁九真太守顾某舍宅云。唐末寺僧建黄门祠,傍列公子五公像,后并附唐顾琮、顾在鎔等,久废,移祀文敬公祠。”
(2)《吴门表隐》云:“虎山桥跨虎山、龟山之嘴,截崦水之急,不能下桩。唐末有人云,得铁帽者能建。至宋嘉泰初,将议建时,俄见一人,覆锅于首,众悟而求之。其人乞枣数斤罄食,弃核于水,令下桩于核上乃成,桥名底定。元泰定三年改三谼。”
(3)《吴门表隐》云:“唐顾在鎔诗碑在光福寺。碑文漫漶,赵孟頫重临,字句交辉,为光福二绝。”诗文见《寺院》。
(4)锦步障:遮蔽风尘或视线的锦制屏幕。语出《世说新语·汰侈》“君夫作紫丝布步障碧绫里四十里,石崇作锦步障五十里以敌之。”
(5)阳侯:古代传说中的波涛之神。后人常用“阳侯之变”指水灾。
(6)缦(màn):没有文采的丝织品。
(7)董氏令载土一舟易米数斗:“戊辰本”误作“易光数斗”。
(8)《吴门表隐》云: “铜像观音在光福寺中,宋康定元年六月,志理村民张惠垦土得之,时亢旱,士民迎入城,祷雨立应。明正统中大旱,知府况钟迎入城,祷之即雨。殿久废。国朝道光十二年大旱,大府迎供天宫寺,十三年久雨,又迎供开元寺祷之,皆险。巡抚林则徐,布政使梁章钜、陈銮,按察使额腾伊重建,绅士顾沅主其事。沅更捐资赎归山傍隙地,重建黄门祠,复墨池旧迹,移建吟香阁。”
(9)《吴门表隐》云:“光福寺前二石幢,皆镌尊胜陀罗尼咒。左唐大中五年五月立,姓名残阙。右大中六年十二月立。”
(10)《吴门表隐》云:“墨沼在光福山侧,陈顾野王学书于此,池水犹黑。”
(11)《吴门表隐》云:“清奇古怪四大古柏在元墓汉司徒冯异庙,晋时物。一株直挺而青葱;一株干木皆作螺旋;一株皮秃,中裂分两株而竞茂;一株中折坠地,复挺而荣。另有小柏,枝分浓淡,他处所无。”
(12)孴(nǐ):众多貌。
(13)梅花点雪几万株,柏树干霄数千尺:“戊辰本”作“敷千尺”。
(14)《吴门表隐》云:“奉慈庵在元墓山下,宋靖国元年,僧明昕建。元初,分中南北三院,寻废。明万历间,僧晓堂、竺峰,别隅再建。有牛栏泉、凌碧松,又废。崇正四年,绅士顾锡畴、大任、我肇、孟兆和、徐邵、莫怡重建,后皆圮,仅存孤楼,供石观音像。更为谢姓坟,庵今亦废。
(15)小虎丘在奉慈村外,叠石栽松,颇有幽致,明诸生莫怡建,结诗社于此,并营墓于内。傍有眠鹤楼,已圮。道光十二年,裔孙颐欲建不果。绘图征题,顾承、蒋赓埙、顾震涛各有记。
(16)“今碑存而亭圮,方谋重建,犹未兴工也。”此句“戊辰本”作“民国拾二年,里人募巨资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