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学会活动  学会简讯 >> 正文  
 相 关 文 章
热 门 文 章
最 新 推 荐
 
 地学简报2018第3期(总20期)     
地学简报2018第3期(总20期)
作者:地学会秘书处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421 更新时间:2018-11-21 文章录入:地学会秘书组

 

地学简报

 

              2018年第03

     总第20

苏州市地学会   主办               20181118

----------------------------------------------------------------------------------

   

 

 学会消息 】

1、地学会获市科协2018年软课题和科技社团能力提升计划项目立项

2、地学会领导陪同汪集旸院士考察张家港暨阳高级中学

3、地学会11名会员荣获苏州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

4、地学会召开八届十一次常务理事会和监事会议

5、地学会2018年度论文征集和评比工作顺利完成

6、融合、创新,苏州市第十届学术年会——苏州市地学会、苏州市天文学会和苏州市科普促进协会联合分会场活动纪实

    7、地学会召开八届三次理事会

【地学科普】  

8、田家炳实验中学地质探究小组考察三山岛和西山地质博物馆

9、苏州市地学会“砚瓦山化石沟”地质地貌考察活动纪实

 

【党建工作】

10、苏纺院党支部与地学会党的工作小组联合举办党员活动

 

 


 

1、地学会获市科协2018年软课题和科技社团能力提升计划项目立项

根据苏科协【201860号文,由地学会副理事长朱剑刚主持的“苏州灵岩——天平花岗岩国家地质公园建设方案研究”软课题被立为C类项目。根据苏科协【2018 55号文,由地学会副理事长雷秋生主持的“整合地学院士资源,推进中小学院士工作站建设”被市科协预立项。(曹健撰稿)

 

2、地学会领导陪同汪集旸院士考察张家港暨阳高级中学

“汪集旸院士科普工作站建设”是地学会承接2018年度市科协“科技社团能力能力提升计划”的一项重要内容。78日和9日,在地学会副理事长、项目负责人雷秋生的策划下,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院士汪集旸教授携夫人熊亮萍教授前往张家港实地考察暨阳高级中学,对张家港暨阳高中“汪集旸院士科普工作站”筹备工作做具体指导。地学会理事长曹健,副理事长雷秋生和李克偕,副秘书长杜晓芬全程陪同。

9日上午首先召开了汪集旸院士科普工作站意向洽谈会,张家港市科协副主席孙利婵、张家港市教育局基教科科长殷卿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副校长孙海前主持,吴新建校长向汪院士一行汇报了暨阳高中概况和院士科普工作站建设思路。张家港市科协副主席孙利婵、张家港市教育局基教科科长殷卿分别代表市科协和市教育局讲话,表达了对汪院士的感谢,同时两位领导表态,将从政策和资金上全力支持暨阳高中汪集旸院士科普工作站的建设。在洽谈会上,汪集旸院士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深情回顾了自己的求学经历,他认为中学教育对人一生的发展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他非常支持暨阳高中成立院士科普工作站,愿意为青少年科普工作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希望把该工作站建设自己的第四个团队。汪院士还为学校送上了他的《神奇的地热》科普专著。

会议之后,汪院士为暨阳高中150多位学子做了专题讲座并与学生互动,同学们踊跃提问。从院士人生目标的确定到对青年学子择业的建议,从地热开发的优势到地热发展的瓶颈,汪院士都饶有兴致地一一予以回答。汪院士的讲座和互动,不仅激发了暨阳学子学习地理的热情,探索科学的激情,更提升了学生的科学素养,让同学们立志高远、脚踏实地,感受科学之美、共筑科学之梦!会后,同学们簇拥在汪爷爷和夫人身边,要求签名合影留念。

地学会和张家港暨阳高中将以本次院士来校为契机,贯彻汪院士对工作站建设的指导意见,设计好方案,落实好进程,扎实推进汪院士科普工作站建设。(倪洪祥、曹健撰稿)

1汪集旸院士与夫人熊亮萍教授考察张家港暨阳高级中学

2、汪院士与张家港暨阳高级中学学生面对面交流

3、地学会11名会员荣获苏州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

据苏府【2018100号文件“市政府关于公布2016——2017年度苏州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的通知”,由地学会征集报送的论文中,刘增祥、顾欢达的《振动频率与龄期对河道淤泥气泡混合轻质土动力特性影响及机理》和张委伟的《Geospatial knowledgebased verification and improvement of GlobeLand30》二篇获二等奖,狄梁、陆德明;连达军、朱进;张洋、张志刚;张文彬、雷秋生的四篇论文获三等奖。向这些获奖的会员表示热烈祝贺。(曹健撰稿)

 

4、地学会召开八届十一次常务理事会和监事会议

   2018922日下午,苏州市地学会理事长曹健在学会挂靠单位江苏省纺织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苏州勘察分公司会议室主持召开学会八届十一次常务理事会,谢延新、蒯元林、曹健、朱剑刚、李克偕、嵇瑾、花晶、曹建林、王兆华、齐德利、陆生根、杜晓芬出席会议。会议研究了聘请名誉理事长、吸收新会员、学术年会活动安排事宜。

会议决定,聘请中科院院士、中科苏州地理科学与技术研究院院长周成虎为苏州地学会名誉理事长。

会议审议并通过了苏州中岩勘察有限公司的张杰、黄治灿、单梦龙、王留东、胡洁、姜小伟、冒海军、邵世良、王照光、张利锋、金明明和科技大学的史守正等12人的入会申请。会议决定增补苏州中岩勘察有限公司的张杰为学会理事,待会员代表大会表决通过。

会议确定了“苏州市第十届学术年会苏州市地学会、苏州市天文学会和苏州市科普促进协会联合分会场”会议议程,

会议讨论并通过了苏州市科技城实验小学校为苏州市地学会地学科普基地。

(地学会秘书处整理)

5、地学会2018年度论文征集和评比工作顺利完成

苏州市地学会2018年度优秀学术论文征集共收到论文153篇,其中通过教科院征集的论文133篇。2018106日下午,经地学会专家组开会评审,结果为:一等奖12篇;二等奖34篇;三等奖71篇。(曹健撰稿)

 

6、融合、创新,苏州市第十届学术年会——苏州市地学会、苏州市天文学会和苏州市科普促进协会联合分会场活动纪实

20181020日上午9点,以“探索天地科普创新、服务美丽名城建设”为主题的苏州市第十届学术年会——苏州市地学会、苏州市天文学会和苏州市科普促进协会联合分会场,在美丽的苏州科技城实验小学校隆重开幕。出席会议的各界代表约300名,会议由地学会副理事长朱剑刚主持。开幕式上,高新区科协李艰主席致开幕词,科技城实验小学校徐瑛校长致欢迎词,中国科学院周成虎院士作了热情漾溢的讲话,最后苏州市科学技术协会程波主席对学会的工作做了指示。程主席充分肯定了此次联合举办学术年会的创新过程,强调了融合创新是学会发展的新的动力。开幕式期间还进行了隆重的颁发聘书和授牌仪式:地学会曹健理事长陪同程波主席为周成虎院士颁发了苏州市地学会名誉理事长聘书;苏州市地学会、苏州市青少年天文观测站和中科苏州地理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分别给科技城实验小学校授予科普基地和课程研发基地牌匾。开幕式之后,中科院周成虎院士作了《地图史话与GIS产业》的报告,澳门科技大学梅苞教授作了《金种子计划——科学传播的创新探索与实践》的报告,南京师范大学张忍顺教授作了《海洋文化巡礼》的报告。院士、教授们的精彩报告引发了与会代表的阵阵牚声。

下午1点分会场活动如期在中科苏州地理科学与技术研究院举行,开设了地理信息、天文科普和地学文化三个分会场,与会代表围绕会议主题进行了充分交流、相互观摩学习,分会场的活动一直延续到下午5点。(曹健撰稿)

3、联合分会场与会代表合影照

4、中科院周成虎院士作大会主报告

7、地学会召开八届三次理事会

20181020日下午,苏州市地学会第八届理事会在中科苏州地理科学与技术研究院会议室举行,会议由理事长曹健主持。

会议通报了地学会2018年度的工作情况和2018年度学会财务工作情况。

会议审议并通过了由常务理事会提交的12名新会员名单,会议同意张杰增补为理事,待会员代表大会再行选举通过。

会议同意常务理事会的提议,决定增补苏州市地震局地震监测处处长、高级工程师花晶为地学会常务理事、代理秘书长,待会员代表大会再行选举通过。(地学会秘书处整理)

 

8、田家炳实验中学地质探究小组考察三山岛和西山地质博物馆

62日,苏州市田家炳实验初级中学地质考察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又一次踏上研学之路,前往三山岛和西山地质博物馆开展地质探究之旅。苏州市地学会曹健副教授、李克偕高工进行全程指导、讲解。

三山岛是江浙两省太湖水路交通的必经门户,昔日三山岛,仙宫樊宇,鳞次栉比,文物古迹,星罗棋布,是苏州人类历史文明的发祥地。沧桑变迁,三山岛现存的不同时期形成的地层、岩石和化石,是引领同学们走近远古地质时代,学习地质文化知识的直接依据

在专家的带领下,同学们来到三山岛“一线天”。“一线天”大都出现在石灰岩地区,是一种特殊的侵蚀地貌,对于地质考察小组的同学们来说,攀爬一线天是有趣又具有学习价值的体验。

同学们认真聆听讲解,对遇到的值得考察的岩石辨认研究,并及时将结果记录下来,有的同学用手机记录、保存。随后来到三山岛著名景观“四世同堂石”,此石是汇聚了距今四亿年前泥盆纪的石英砂岩、二亿年前的石灰岩、八千万年前的火山溶岩和四千万年前的方解石而熔在一起,因此命名为“四世同堂石”,是珍贵的地质标本。

    最后,来到具有“吴中第一”美誉的板壁峰。据了解板壁峰是由3亿多年前在海洋中沉积而成的石灰岩形成的。岩层受到地壳运动的强烈挤压,形成断层,经过长期风化侵蚀,周围的岩石剥落坍塌而残留下的一段兀立的陡壁。

结束对三山岛的考察,又马不停蹄地来到西山地质博物馆。

一进馆内,同学们就被一块巨大的方解石吸引。与三山岛的方解石不同,这块岩石更加精致,层次、颜色都更加美观。两位专家逐一讲解馆藏,其中有镇馆之宝“海百合”。海百合是一种始见于早寒武纪世的棘皮动物,它的身体有一个像植物茎一样的柄,柄上端羽状的东西是它们的触手,这些触手就象蕨类的叶子一样迷惑着人们认为它们是植物。海百合是一种古老的无脊椎动物,在几亿年前,海洋里到处是它们的身影。

同学们通过参观,了解了太湖流域特有的构造、地层、古生物、岩溶、湖蚀等自然景观资源,了解了苏州西山的自然、人文、地理风貌。(孙明撰稿)

5、三山岛考察“四世同堂石”

9、苏州市地学会“砚瓦山化石沟”地质地貌考察活动纪实

 每年9月第三个公休日,是全国科普日活动集中开展的时间。2018915日,由苏州市地学会牵头,组织苏州市青少年探石爱好者联盟、少年地学会会员以及部分学校的师生、家长进行了“砚瓦山化石沟”地质地貌考察活动。

砚瓦山位于穹窿山附近,高德地图显示其名为“砚台山”。15日这一天气温33,湿度高达88%,闷热的天气状况阻挡不了我们探寻化石的浓厚兴趣。上午915分,油车弄公交车附近,来自平江中学、金阊实验、一初中、新区二中、苏州市三中和田家炳实验中学等学校的师生一行57人已集中到位。在苏州市地学会曹健、李克偕、王兆华和杜晓芬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开启了苏州地质科普考察之旅。

曹老师给每位参加活动的师生发放了详细的材料:吴县借伲山——万台山二叠系上统龙潭组实测剖面图和沉积岩的相关知识。专家李克偕高工对油车弄、砚台山一地岩石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中小学生们认识了外力作用、沉积岩的层理构造、生物活动构造、结核构造等。在一处断面非常明显的岩体地区,曹老师给学生介绍砚台山主要的沉积岩类型,并带领大家认识沉积岩的层理、错动,展示地质罗盘测岩层的倾向与倾角。听完介绍后,大家迫不及待地开始了探寻化石。

这里的岩层以褐黄色泥岩为主,夹杂着薄层的页岩。有的薄层页岩相对比较脆弱,手能掰得动,但大块的泥岩还是需要借助于地质工具。十字镐明显更有力量,撬起一大块,大小朋友赶紧分割,捧着一小块岩石,各自寻相对平整的地方,开始敲打。老师们在一旁积极指导:利用地质锤沿层面敲开,尽量减少对化石一面的破坏。一时间,敲打声、叹气声、懊恼声、惊喜声此起彼伏。

每寻找到岩层上的不明凸痕,学生都会前去咨询:这是化石吗?是什么化石?专家李高工和曹老师的讲解深入浅出,学生们认识了藏在岩层中的腕足类化石:左右对称、前后不对称,如石燕等;左右不对称的瓣腮类化石,还采集到了呈明显包裹状的含磷结核构造体。通过地层这部无声的书中化石的认识,我们可以了解这个地区的古地貌、古气候、古环境。大量挖到的弓石燕化石(生活在浅海底部)证实约2亿年前这里曾是浅海环境,是长江的入海口处,几经沧海桑田才形成我们今天视角里的苏州。本次地质科普之旅苏州广播电视总台全程跟踪采访。

随着时光的流逝,一个上午的活动接近尾声,师生们满头大汗、一身的泥土,当然还有满满的收获,期待下次的地质科普之旅。(印娟、刘强撰稿

6,地学会组织少年会员考察砚瓦山

 

10、苏纺院党支部与地学会党的工作小组联合举办党员活动

1029日下午,中共江苏省纺织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苏州勘察分公司苏州市苏纺院勘测有限公司联合支部与地学会党的工作小组开展了在职党员进社区,走访慰问送温暖活动,组织党员前往公司驻地社区——润达社区,走访慰问低保困难家庭,为他们送去大米、食用油等生活基本用品,把党的温暖送到困难群众手中。

通过本次活动,大家都感触颇深、受益匪浅。作为党员,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更应该起到模范带头作用,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工作,回馈家人,回馈社会。(刘增祥撰稿)

7,联合党支部党员走访润达社区

                           本期编辑:曹健

                           责任编辑:谢延新、朱剑刚、李克偕、花晶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2006 苏州市地学会网站         站长: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