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学简报
2020年第02期
总第25期
苏州市地学会 主办2020年06月28日
-----------------------------------------------------------------------------------------
目 录
【 学会消息 】
1、地学会召开常务理事会和监事会议
2、地学会申报市科协2020年能力提升项目
3、地学会申报苏州市第十一届学术年会分会场
4、地学会申报市科协2020年能力提升项目获市科协预立项
5、地学会召开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评审会(初评)
【地学科普】
1、地学会齐德利、高春香的科普作品《二十四节气课程开发与实施》正式出版
2、“大运河主题展”地学科普活动成功举行
3、地学会常务理事齐德利与当当网合作积极开展线上科普活动
【 学会消息 】
1、地学会召开常务理事会和监事会议
2020年3月21日下午,地学会常务理事会和监事会会议在纺工院二楼会议室召开,出席会议的常务理事和监事有曹健、谢延新、李克偕、朱剑刚、嵇瑾、王兆华和杜晓芬等。会议研究了如下事项:
(1)传达市科协苏科社2020年3号文件“关于印发《苏州市科技社团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工作规则(试行)》的通知,根据通知精神,调整了苏州市地学会党建工作领导小组成员,调整后的成员由曹健、花晶、雷秋生、曹建林、朱剑刚、嵇瑾、齐德利、谢延新和陆生根组成,将报市科协科技社团党委批复。
(2)商讨了申报“苏州市第十一届学术年会地学分会场暨苏州市地学会2020年学术年会”的有关事宜,年会初定10月23日——24日在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高级中学举行,会议的主题为“加强地学研究,助推苏州开放再出发”,会议将邀请中科院周成虎院士作大数据疫情分析学术报告,邀请人民教育出版社教材专家作“新高中地理教材与教学”报告、学会专家的齐德利、朱剑刚、蔡明等作副报告。会议还商讨了学术委员会和组织委员会人选事宜。商讨了论文征集的主题为,“看苏州水系今昔变化,研区域可持续发展”,论文评奖将在明年年会前举行。
(3)讨论和通过了学会申报2020年度苏州市科技社团能力提升计划项目及相关事宜。
(地学会秘书处撰稿)
2、地学会申报市科协2020年能力提升项目
地学会接市科协(2020)7号文件“关于申报2020年度苏州市科技社团能力提升计划奖补项目的通知”之后,我们组织相关专家进行商讨,并报常务理事会和监事会通过,共申报了两个项目:一为朱剑刚主持的“深化一会一品建设,开拓大运河苏州段科普项目”;二为花晶主持的“苏州市地学首席科普专家团队建设”。这两个项目也是今年学会的工作重点。(曹健撰稿)
3、地学会申报苏州市第十一届学术年会分会场
据苏全科办发(2020)11号文“关于做好苏州市第十一届学术年会筹备工作的通知”,经常务理事会讨论决定,地学会结合今年的年会于四月底向市科协申报了地学分会场。等待市科协的批复。 (曹健撰稿)
4、地学会申报市科协2020年能力提升项目获市科协预立项
据苏科协(2020)34号文,地学会申报的“科技社团能力提升计划”的2个项目——“地学首席科普专家团队建设”和“开拓大运河苏州段科普项目”获市科协预立项,全市共有59个项目获预立项。(曹健撰稿)
5、地学会召开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评审会(初评)
接苏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2018~2019年度苏州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评选工作的通知”和市科协〔2020〕22号文“关于2018~2019年度苏州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评选的补充通知”之后,我们学会利用学会网站、微信群和QQ群及时在会员中进行了广泛发动,把市政府和市科协的通知及时传达给会员,开展了论文征集工作,并经常务理事会和监事会协商成立了学会论文初评工作小组。论文评审小组由曹健、李克偕、朱剑刚、侯爱敏、齐德利、王兆华和谢延新组成。
截止5月15日,共征集论文9篇,其中涉及工程地质3篇,涉及环境地学5篇,涉及城市管理1篇。
征集论文之后,我们每篇论文安排了2位专家审稿,并提出了书面审稿意见。5月30日,学会专门召开了论文评审工作小组会议,对每一篇论文逐一进行了认真地讨论,确定了等次和评语。经过专家评审,共评出一等奖2篇;二等奖3篇;三等奖4篇。按时完成了初评工作。
(地学会秘书处撰稿)
【地学科普】
1、地学会齐德利、高春香的科普作品《二十四节气课程开发与实施》正式出版
苏州市地学会会员,积极践行科技为民科普惠民的服务宗旨,近年来陆续出版了一大批地学科普作品。近日,由我会常务理事齐德利博士策划指导、我会理事单位苏州科技城实验小学校联合主持完成的节气STEAM课程指南用书由中国国际出版集团海豚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据悉,这是目前国内针对小学生劳动教育和综合实践的节气博物科学领域的第一套校本课程参考书籍,分春夏卷和秋冬卷,本次先出版的是春夏卷,秋冬卷将在下半年上市。
全书以节气为单元、以项目为线索、以培育科学素养为出发点,整合小学阶段思想品德、文化课程、音体美育、科学实验和劳动实践中与二十四节气密切关联的天文、地理、气象、物候、植物、动物、农业、民俗、诗词、谚语、手工、美食等等,这些与小学生的生活、学习、成长息息相关的衣食住行生活教育资源,通过24个专题课程以教学案例的形式逐步展开,再配套视频课件和师生自然笔记本,满足一个完整的学年的校本课程开设。给当前学校选择成体系的综合通识特色课程提供了参考和示范,为学校落实小学生劳动教育行动提供了一种模式和方向。
希望本书的出版,能尽快满足当前学校特色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节气农事,有计划地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尊重普通劳动者、爱惜劳动成果、掌握生存发展需要的基本劳动能力、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树立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意识,汲取二十四节气博大精深的中国科学文化智慧,成长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自然是人类智慧的源泉,不管学校将来如何变革发展,教育都不可能远离大自然。二十四节气就是大自然的语言,是我们身边的博物学,是中国版的STEAM课程,是全人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本书编者、我会会员高春香说:走进自然、观察自然、聆听自然、记录自然,才是对二十四节气最大的尊重。(齐德利撰稿)
2、“大运河主题展”地学科普活动成功举行
由苏州市地学会副理事长朱剑刚拍摄制作并担纲主持的“大运河主题展”(摄影展)暨大运河地学科普研讨活动于2019年12月起在苏州市职业大学图书馆底楼展厅顺利举行。该摄影展和研讨活动是苏州市大运河品牌研究中心与苏州市职业大学图书馆共同策划的吴文化传承系列活动的主体项目之一,也是苏州市地学会规划组织的学会能力提升项目。30帧大幅照片展示了大运河苏州段沿线的自然风貌和文化传承,尤其是4幅加过标注的巨幅照片更对大运河苏州段的望亭、枫桥、宝带桥和平望等重要节点的水系进行了详细的解读,为观众了解大运河提供了直观的引导。活动期间,前往参观的职大师生和中学地理教师、地学爱好者数百人,地学会常务理事会领导、地学会会员和地学科普活动热心参与者多批前往观展、听取主持人介绍并开展研讨,使摄影展在大运河地学科普的推进建设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朱剑刚撰稿)




3、地学会常务理事齐德利与当当网合作开展线上科普讲座活动
在2020年全国科技活动周暨苏州市第32届科普宣传周期间,地学会常务理事齐德利博士与当当网合作,在线上开展了六次有关二十四节气科普讲座,具体内容有“大寒节气迎新年,灶王爷爷说闲话”、“一年之计在于春,立春节气知多少”、“春雨润物细无声,雨水节气话雨水”、“二月二龙抬头,二十四节气博物学公开课”、“一雷惊蛰响,万物沐春光”、“黄道的浪漫起点,春天的科学定义”。讲座效果良好,听众达6万多人。 (曹健撰稿)
本期编辑:曹健
责任编辑:谢延新、朱剑刚、李克偕、花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