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学简报
2020年第03期
总第26期
苏州市地学会 主办2020年11月8日
-----------------------------------------------------------------------------------------
目 录
【 学会消息 】
1、地学会组织大运河(苏州段)野外考察活动
2、地学会举办“大运河研学线路建设”研讨会
3、中科院杨伯龄、汪集旸院士一行考察地学会挂靠单位
4、地学会召开常务理事会和监事会会议
5、苏州市第十一届学术年会地学分会场暨地学会2020年年会在昆山隆重召开
6、地学会召开八届四次理事会
【地学科普】
1、苏州市地学会全国科普日系列活动拉开帷幕
2、苏州市地学会虎丘野外考察纪实
3、苏州市地学会与苏州地质科普馆联合举办探石爱石赏石活动
【 学会消息 】
1、地学会组织大运河(苏州段)野外考察活动
为积极响应苏州市科协“科技社团能力提升计划”,深化“一会一品”建设,开拓大运河科普项目,进一步强化地学科普品牌,苏州市地学会于2020年8月8日组织常务理事和理事会成员以及相关科普工作人员共24人在副理事长朱剑刚老师的带领下,进行了大运河苏州段研学线路实地考察。
第一站为望亭。在大运河苏州和无锡交界处的望亭水利枢纽,受到了望亭水利枢纽管理所热情接待,戚志伟所长详细地介绍了望亭水利枢纽工程概况,并带领我们考察了九曲廊桥、控制中心等大运河与望虞河河道立交工程设施,让我们切实感受到了大运河“吴门第一镇”的风采和魅力。
第二站为松陵。考察古代大运河水利工程三里桥、垂虹桥和九里石塘,了解了大运河的航道变迁与东太湖地理环境变化的关系。
第三站为鸭子坝。在“苏南运河”航道建设工程最南端,从江苏境内观察大运河主航道江苏与浙江分界处,朱老师详细地讲解了江苏和浙江交界处的大运河段的变迁史,考察了航道建设对大运河系统的影响。
最后一站为平望镇。考察了大运河平望古镇的区位特点,古頔塘大运河交汇处安德桥等古迹,考察了莺脰湖大运河航道构成及历史文化特色。
本次研学活动从大运河苏州段的北端望亭至南端鸭子坝,考察队员对大运河苏州段有了一个整体印象,实地考察了大运河河道的变迁,从而加深了对大运河苏州段的整体认识。通过考察,我们感到这一条科普线路的建设有很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对中小学生而言,内容非常丰富,既能实地考察我国古代大运河水利工程的杰出成就,又能认识大运河发展与东太湖地理环境变化的关系,提高对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重要性的认识。(朱剑刚撰稿)

图1:地学会理事大运河(苏州段)考察活动合影

图2:地学会理事在吴江平望考察大运河
2、地学会举办“大运河研学线路建设”研讨会
8月19日下午,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历史教研员沈春华、苏州工业园区教师发展中心朱海蓉等一行到访苏州市地学会,受到地学会挂靠单位总经理、地学会副理事长雷秋生等的热情接待。地学会副理事长朱剑刚出席了活动。双方交流了史学和地学在苏州基础教育、市民科普等方面的工作情况,研讨了两个学科在提高教育水平、提升国民素养等方面加强合作,创造全新工作模式的可能性。
朱剑刚在交流中专题介绍了地学会在大运河研究和科普中所做的工作,并对大运河苏州段的空间分分段、航道的历史变迁以及大运河对苏州的自然环境、经济发展的影响等方面做了详细的介绍,受到来访历史教育专家们的热烈回应。双方就大运河历史对苏州文化的影响进行了深入讨论。(地学会秘书处撰稿)
3、中科院杨伯龄、汪集旸院士一行考察地学会挂靠单位
2020年9自13日上午,中国科学院企业党组书记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公司董事长杨伯龄和中国能源研究会地热专业委员会主任汪集晹院士一行五人前来江苏省纺织工业设计研究院苏州勘察公司视察工作。
杨伯龄和汪集晹院士这次是来苏州参加2020年第十二届中国国际地源热泵行业髙层论坛会议,这是地热能及地源热泵业界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影响最广的行业盛会,他们在百忙中抽出时间来纺院视察,并听取地热科普站建设情况汇报。
纺工设计院勘察公司总经理雷秋生向中科院领导汇报了勘察公司近年来在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监测等方面的工作业绩和成果,同时也汇报了市地学会在学术活动、地质科普方面所做的工作。汪院士地热科普工作站所在学校张家港市暨阳髙级中学刘校长从张家港赶来汇报了地热科普工作站的建设情况及产生的深远影响。
中科院两位领导在听了雷总和刘校长的汇报后,对我们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希望我们进一步发挥专业优势,为地热能的开发利用多做贡献,为培养青少年从小热爰科学,提高全民的科学素养,要努力做好科学普及工作,企业和学校都要办出自已的特色。
汪院士还向纺工设计院赠送了四件珍贵的礼品,青铜鼎一件,玉如意一件,岫岩玉和昆仑玉摆件各一件。(李克偕撰稿)

图3:中科院杨柏龄、汪集旸院士考察地学会挂靠单位江苏省纺织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苏州勘察公司
4、地学会召开常务理事会和监事会会议
2020年9月27日下午,地学会在纺工院二楼会议室召开了八届十七次常务理事会监事会会议,会议审议了2020年理事会工作报告、财务工作报告和监事会工作报告,参会的常务理事和监事对三个报告提出了修改意见;与会人员商议了年会的相关事宜,并审查通过了苏州大学刘志勇和付奇2位新会员;审查通过了钱玉玢等24名少年会员的入会申请登记表。(曹健撰稿)
5、苏州市第十一届学术年会地学分会场暨地学会2020年年会在昆山隆重召开
2020年10月23日至24日,苏州市第十一届学术年会地学分会场暨苏州市地学会2020年学术年会在昆山开发区高级中学隆重召开。人民教育出版社教材审定专家、福建师范大学袁书琪教授,中科院周成虎院士专家团队成员齐德利博士和雷一鸣高工,苏州市教育局基础教育处王双全处长等专家、领导作为特邀嘉宾出席了会议,参会的地学会会员代表共有80多人。
中科院李廷栋院士给本次学术年会发来了热情洋溢的贺信。他在贺信中充 分肯定了苏州市地学会的工作,特别是提到了地学会近几年实施的“211”工程,即建立了两个院士科普工作站,一个地质科普馆和一条地学科普线路,李院士高度赞赏了地学会的科普工作,并期待苏州市地学会能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中国地质博物馆时的指示精神,不忘地学科普的初心,牢记地学工作者的使命,在地学科普上再上一层楼,再创新的辉煌。
本次年会由中科院周成虎院士专家团队成员,苏州地理科学与技术研究院的齐德利博士和雷一鸣高工做了题为《深时数字地球科学展望》的学术报告;由人民教育出版社教材审定专家、福建师范大学袁书琪教授做了题为《新时代地理教学新态势》的学术报告。
第二天上午,参会代表考察了位于昆山市亭林公园内的玉峰山和巴城老街。昆山玉峰山有苏州最古老的地层,并且是中国四大名石之一——昆石的出产地。考察活动密切配合高中地理新教材中新增的内容,关于地质历史时期地球古地理环境演化的历史,并结合苏州乡土地理的具体情况落实了地理实践力的培养。
高水平的学术年会结合乡土地理的考察活动,使参会代表受益匪浅,一些老会员感概地说,苏州地学会这个学术平台,帮助我们地理专业水平不断提高。(嵇瑾、曹健撰稿)

图4:苏州市第十一届学术年会地学分会场暨地学会2020年学术年会参会代表合影

图5:中科院苏州地理科学与技术研究院齐德利博士主持学术报告

图6:中科院苏州地理科学与研究院雷一鸣高工作学术报告

图7:人民教育出版社教材审定专家福建师范大学袁书琪教授作学术报告

图8:苏州市地学会专家李克偕高工在昆山玉峰山讲解昆石
6、地学会召开八届四次理事会
2020年10月23日中午,地学会在昆山开发区高级中学召开八届四次理事会,参加会议的人员为今年参加年会的理事共25名。理事会由曹健理事长主持,会议通报了学会2020年的主要工作,参会的理事对学会的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会议还讨论了学会2021年的工作。(地学会秘书处)
【地学科普】
1、苏州市地学会全国科普日系列活动拉开帷幕
2020年9月11日下午,位于高新区铜墩街77号的苏州市地质科普馆迎来了近80名特殊的客人,他们是由科协组织的来自于抗疫第一线的市区医护工作者代表。苏州市地学会领导和专家热情接待了这批参观者。
地学会专家首先介绍了苏州市地质科普馆的历史沿革,通俗易懂地讲解了苏州地质地貌概况,苏州的三大类岩石、苏州的矿石、化石和陨石,苏州的赏石——昆石和太湖石。并带领他们参观了苏州地质科普馆展馆、讲解了鉴定岩石和矿物的方法,不时地回答参观者提出的各种问题。地质科普馆张馆长从赏石文化的角度讲了他20多年收集岩石、矿石和化石的经历和体会,并向每一位参观者赠送了珍贵的玛瑙标本。
一个多小时的参观互动活动很快结束了,地学会专家的精彩讲解博得了参观者的热烈掌声,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表达了对全市医护人员在今年防疫抗疫阻击战中所作奉献的崇高敬意,同时也拉开了苏州市地学会2020年全国科普日系列活动的帷幕(曹健撰稿)

图9:地学会副理事长李克偕为市医护工作者作地质科普讲解

图10:地学会曹健理事长和张毅馆长为市医护工作者作苏州地质科普讲解
2、苏州市地学会虎丘野外考察纪实。
2020年9月20日上午,全国科普日的第二天,来自苏州中学、金阊实验中学、平江中学、振华中学、苏州市第一初级中学校、草桥中学、叶圣陶中学、新区二中等8所苏州青少年探石爱好者联盟学校的师生共60余人登上虎丘山,在苏州地学会专家曹健、李克偕、朱剑刚的带领下,进行火山岩地质地貌考察。此次活动得到了苏州园林局文化遗产监测处和虎丘景区的大力支持,园林局监测处王主任和虎丘景区谭主任参加了指导。
考察队自断梁殿一路上山,从试剑石、石桃、石枕,再到千人座、第三泉、虎丘塔,同学们边听边记边问,观察到了一套较完整的火山岩剖面,对虎丘景区的传说故事也有了更科学的认识。
试剑石的齐整裂痕真是由吴王阖闾试剑所劈吗?曹老师告诉学生们,试剑石的岩性为一亿五千万年前地下的岩浆喷发而出的紫灰色英安质角砾熔岩,岩浆在冷凝的过程中产生了节理。此节理为原生节理,且裂缝比一般的节理大,再遭受日晒雨淋,才风化侵蚀成现今的模样。
殷红色的千人座,也并非被吴国工匠的鲜血所染成。而是因为岩石中除长石、石英外,含有铁、镁等成分,铁的氧化物使岩石呈现殷红色。千人座明显的层面构造,说明当时火山曾多次大规模喷发。
在第三泉,同学们比较了两侧崖壁与千人座的岩性,发现熔结凝灰岩及含砾凝灰岩重复出现,断层两侧的产状也并不一致,推断出此处应为断层构造。地下水沿断层面涌出至地表,形成上升泉。再根据反阶步所指动向及两盘相同地层的相对位置,确定断层南西盘(上盘)相对于北东盘(下盘)下降,为正断层。
实地考察、现场解答,让学生们收获满满。参加考察的苏州中学高二学生章天任说道“以前我只知道虎丘是风景名胜区,有很多传说故事、文化内涵,现在才知道,虎丘山竟然是火山地质的天然教科书。”。一些初中学生虽然没有学过岩石圈物质循环的相关知识,但在活动中也对地质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从灵白线到砚瓦山,从林屋洞到虎丘山,近年间苏州探石联盟在苏州地学会专家的关爱和专业指导下顺利组织了一次又一次的地质研学活动,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肯定。系列活动中,联盟校的师生不断提升着自己的专业素养,学会了换一种视角深度来看这世界的美。(徐艳撰稿、朱剑刚、刘强图)

图11:地学会全国科普日活动,全体考察队员在虎丘千人石前合影

图12:地学会理事长曹健在虎丘试剑石旁讲课

图13:地学会副理事长李克偕在虎丘千人石讲解地质现象
3、苏州市地学会与苏州地质科普馆联合举办探石爱石赏石活动
2020年10月30日下午,苏州市地学会与地质科普馆在铜墩街77号联合举办探石爱石赏石活动,参加本次活动的是吴门桥街道50名社工,这些社工在今年的防疫抗疫工作中作出过重要贡献。地学会理事长曹健和地质科普馆张毅馆长热情接待了这批考察人员,曹健理事长详细地讲解了苏州的地质概况,岩石的特征以及苏州地震方面的情况。张毅馆长详细地讲解苏州的观赏石,并带领大家考察了馆中收藏的太湖石和灵壁石等藏品,活动结束后,张毅馆长还向每一位人员赠送了观赏石标本留作纪念。(地学会秘书处)
本期编辑:曹健
责任编辑:谢延新、朱剑刚、李克偕、花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