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学简报
2022年第03期
总第32期
苏州市地学会 主办2022年11月25日
-----------------------------------------------------------------------------------------
目 录
【学会消息】
地学会副理事长朱剑刚给姑苏区四套领导班子成员作专题报告
地学会召开九届三次常务理事会
3、地学会进行了2022年度优秀论文的评选
4、苏州市科协副主席张志军一行莅临地学会调研座谈
5、中国矿业报报道苏州市地学会科普活动
6、地学会九届二次会员代表大会暨2022年学术年会隆重召开
7、地学会召开九届二次理事会和监事会
【地学科普】
1、地学会利用校园石刻普及地质科普知识
2、地学会助力“省名师”,考察“灵天线”,提升教师实践力
3、地学会组织苏州天平山花岗岩地质地貌考察
4、地学会与苏州广电合作普及地学科普知识
【地学研究与科普杯先进集体简介】
1、西安交通大学苏州附属初级中学
2、吴江区运河实验初级中学
【学会消息】
地学会副理事长朱剑刚给姑苏区四套领导班子成员作专题报告
8月27日苏州市地学会副理事长朱剑刚教授应邀出席“姑苏•大家说”苏州历史文化讲座第四期学习会,主讲《苏州城墙及水系文化》专题报告。姑苏区四套班子全体领导,名城保护集团主要负责同志参加了学习会。
朱剑刚老师以苏州古城的城墙、城河、城内水系为核心,分析了苏州古城赖以发展的以太湖为源头,通江达海为脉络的典型江南水乡环境,介绍了由苏州古城城墙、水陆城门、内外城河所构成的古城城池系统的特点、发展现状及与之相关的文化现象,对苏州古城发展的自然与人文环境基础作了详细讲解,让大家深刻地感受到姑苏古城千年文脉。(地学会秘书处撰稿)
2、地学会召开九届三次常务理事会
2022年10月8日下午,苏州市地学会第三次常务理事会和监事会在苏纺院会议室召开,会议由理事长雷秋生主持。会议首先审议通过了重新修定的《苏州市地学会专职人员聘用制度》《苏州市地学会专职人员薪酬制度》《苏州市地学会专职人员考核奖励制度》《苏州市地学会资产管理制度》《苏州市地学会印章保管和使用制度》《苏州市地学会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苏州市地学会学术自律制度》;其次会议进行了2022年度优秀学术论文评审;会议审议通过了余成、汪德根、鲍文燕、魏广庆新会员资格;会议还商讨了九届二次会员代表大会暨2022年学术年会的相关事宜。(地学会秘书处撰稿)
3、地学会进行了2022年度优秀论文的评选
为进一步促进地学研究和地理教学,服务苏州社会经济发展,苏州市地学会开展了2022年度优秀学术论文征集评比工作(见苏地学〔2022〕2号文),本次评审共收到论文56篇,经评审专家组初评,常务理事会审定,并经地学会网站公示,共评出一等奖8篇、二等奖18篇、三等奖23篇。地学会优秀论文的评选极大地调动了会员开展地学研究的积极性。(地学会秘书处撰稿)
4、苏州市科协副主席张志军一行莅临地学会调研座谈
10月20日上午,苏州市科协副主席张志军、普及部部长吴英宁、科发中心主任陈军辉等一行莅临苏州市地学会开展调研活动。苏州市地学会理事长雷秋生、副理事长嵇瑾、监事长曹健、名誉理事长李克偕和副秘书长杜晓芬陪同调研并开展交流座谈。
座谈会上,雷秋生理事长向科协领导汇报了地学会的工作。张志军副主席对地学会的工作,特别是科普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强调指出科协工作的主体是学会,科协要全力支持学会的发展。张副主席在会上多次强调了科普进校园的工作,希望地学会利用自身的优势,并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打造校园科普阵地,让广大师生与科技“零距离”接触,进一步激发青少年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提升科学综合素养。(地学会秘书处撰稿)

5、中国矿业报报道苏州市地学会科普活动
2022年9月13日,中国矿业报在科普/科技专栏中,报道了苏州市地学会的科普工作,标题为:“苏州市地学会走进校园开展科普活动”,新闻稿详细报道了苏州市地学会名誉理事长李克偕2022年8月24日赴江苏省苏州中学所进行的地学科普咨询活动,关配上了活动图片,极大地扩大了苏州市地学会的影响力,(地学会秘书处撰稿)
6、地学会九届二次会员代表大会暨2022年学术年会隆重召开
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统筹部署教育、科技、人才三大战略,深入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苏州市地学会九届二次会员代表大会暨2022年学术年会于11月22日在江苏省昆山中学隆重召开。苏州市地学会理事长雷秋生,名誉理事长谢延新、李克偕,监事长曹健,副理事长朱剑刚、嵇瑾、齐德利、匡俊,秘书长花晶等领导、专家出席了会议。来自全市地理、地质、地震界等百余名代表出席了会议。
会议开幕式由朱剑刚主持。江苏省昆山中学校党委书记、校长陈纪华致辞,雷秋生致答谢辞。嵇瑾宣读了“关于苏州市地学会表彰2022年度优秀学术论文的决定”,会议举行了隆重的颁奖仪式。
在随后进行的会员代表大会上,雷秋生理事长作了“苏州市地学会2022年工作报告”、花晶秘书长作“苏州市地学会2022年财务工作报告”、曹健监事长作“苏州市地学会2022年监事工作报告”。大会以举手表决的形式审议通过了修订的《苏州市地学会会员管理办法》和《苏州市地学会监事会工作制度及职责》;通过投票表决的方式审议增补鲍文艳和魏广庆为九届理事。
为了进一步宣传和普及地理科学文化知识,大会还邀请了丁建国、朱剑刚、陈炳飞、刘涛四位专家,分别以《地震监测技术发展与应用》、《有关苏州山水的地理教学资源思考》、《地理实验教学与地理实践力培养》、《地理信息技术——勾勒生动教学的绘笔》为题向大会作了学术报告。专家们的报告内容丰富、理论前沿、见解独到、鞭辟入里,让大家进一步认识和了解许多地理科学知识,开阔了眼界,拓展了思维,使人受益匪浅。
中午召开了苏州市地学会九届二次理事会和监事会,会议审议并通过了《苏州市地学会民主议事制度》、《苏州市地学会财务管理制度》、《苏州市地学会服务会员制度》、《苏州市地学会关于建立人才、学科、技术发展报告制度》等四项制度,审议通过了新发展的团体会员、个人会员名单。
下午举行了学习科学家精神,提升地理实践力高中地理主题研讨活动。来自苏州大市不同院校的蔡叶斌、沈雯蕾,陈彬、袁娇、黎心泽、王文静等六位老师以地貌的观察和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为主题,开设了六节风格迥异,精彩纷呈的公开课。课上,老师们循循善诱,妙语连珠,向同学们生动展示了一道道栩栩如生、五彩缤纷的地理画卷。在严肃而活泼的课堂氛围中,让同学们学会了思考,提升了科学文化素养。课后由苏州教育科学研究院嵇瑾老师进行了点评总结。(苏州市地学会秘书处撰稿)

7、地学会召开九届二次理事会和监事会
2022年2022年11月22日,苏州市地学会九届二次理事会和监事会会议在江苏省昆山中学行政楼四楼西会议室召开,应到会56人,实到现场参会29人,其余因疫情原因参加线上会议,会议由秘书长花晶主持,会议纪要如下:
审议并通过了《苏州市地学会民主议事制度》、《苏州市地学会财务管理制度》、《苏州市地学会服务会员制度》、《苏州市地学会关于建立人才、学科、技术发展报告制度》等四项制度;通报了苏州市地学会的规章制度建设情况;
审议并通过了江苏省苏州中学校等15所学校为地学会团体会员,通报了2022年发展个人会员情况。
会议对加强与相关单位协作,更好开展地学活动等事宜进行了讨论。
针对疫情影响和会员工作特性,会议围绕如何上好线上党课,地学人怎样更好解读二十大报告精神进行了探讨。
会议强调:明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要紧扣党的二十大精神要求,围绕学会建设务实作为,拿出好措施、取得好成效,推动学会健康发展。
会议还研究了其它未尽事宜。
(地学会秘书处撰稿)
【地学科普】
1、地学会利用校园石刻普及地质科普知识
应苏州中学邀请,苏州市地学会名誉理事长李克偕高级工程师于2022年8月24日上午到苏州中学进行地学科普咨询。
苏州中学是一所具有深厚的文化历史积淀的学校,它起源于1035年北宋时范仲淹创办的苏州府学,现在是苏州市顶尖的中学,近代曾培养了费孝通、钱伟长等名人,是两院院士的摇篮,现有78个班级,4100多名学生。
学校在校园内有大小80多块石刻和观赏石。学校地理教研组计划利用校园内大量的岩石作为教材,向学生们讲述地质知识。
李克偕高工在学校15位地理老师和20多位地学兴趣组学生的陪同下,在校园内仔细观察每一块岩石,从岩石的颜色、成分、硬度、结构和构造特征确定是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三大类岩石中的那一类,这再给岩石定名。回到教研室后,李克偕又给老师们讲解了各类的岩石的成因和特征,以及形成时的地质环境,并耐心地回答了老师们提出的一个又一个的地质科普问题。老师和同学们都非常认真地听讲,并记了笔记。李克偕还将他在浙江兰溪、四川都江堰河滩采集的砾岩和混合岩标本送给学校作为教材。
通过这次科普活动,苏州中学的老师和同学们都感到获益匪浅,学到了不少地质知识,有老师说以前对学校里的岩石名称拿不准,现在可以准确地告诉学生了,并希望地学会以后多派专家到校指导科普工作,把校会合作进一步发扬光大。 (地学会秘书处撰稿)
2、地学会助力“省名师”,考察“灵天线”,提升教师实践力
2022年9月9日,在苏州市“全国科普日”活动期间,苏州市地学会与吴中区教师发展中心和江苏省马莉莉网络名师工作室联合举办了苏州“灵岩山-天平山”野外地质地貌考察活动,活动负责人是工作室领衔人、苏州市名师马莉莉老师,带队老师是地学会监事长,副教授曹健老师和地学会名誉理事长、国家岩土注册工程师李克偕先生,苏州市22位地理老师参加了活动,他们分别来自江苏省木渎高级中学、江苏省外国语学校、甪直中学、东山中学、迎春中学、石湖中学、木渎实验中学、张家港暨阳高级中学、江苏省苏州实验中学科技城校、工业园区星汇中学和吴江区横扇中学等11所学校。
第一部分:灵天线野外考察
上午8点,参与考察的教师集中于灵岩山景区大门,按照灵岩山景区西侧山脚——灵岩山景区上山步道与原御道交界处——醉僧石——观音洞——望佛来——灵岩寺内(吴王井;顶垂体) ——灵白线——天平石桌等8个考察点,采用边走边看边讲的方式,进行了花岗岩地质地貌野外考察。
上午4个小时的考察,大家不知疲倦、在行走中、在讲解中、在问询中、在记录中、在观察中、在测量中、在敲打中、在交流中、在拍摄中、在采集中……,通过曹老师和李工细心的讲解、科学的示范、耐心的指导,老师们看到了花岗岩与围岩接触的交界线,学会了识别捕虏体、析离体与顶垂体,知道如何使用地质罗盘测量节理的走向、倾角,确定观察点的位置,了解了醉僧石、望佛来(灵岩石龟)、天平石桌等奇石的形成原理;还学会在野外区分石英和长石的方法,知道如何使用地质锤采集石英伟晶岩、花岗岩、断层角砾岩等岩石标本,明白了灵岩山顶的吴王井和智积井水的性质及其成因。
第二部分:讲座与分享
中午12点30分,我们相聚在江苏省木渎高级中学行政楼三楼会议室,聆听了两场专家讲座和名师分享。
曹健老师作了题为《苏州灵岩山-天平山野外考察方案制定与研究》的报告,他结合上午的考察活动,带着大家一起回顾和梳理了各个考察点的内容,还原了灵岩山的形成过程。他说苏州的花岗岩是距今一亿五千万年前的燕山运动时期,地下深处的岩浆,以多期次侵入到木渎向斜核部,慢慢冷凝而成的。主要分布于苏州西南近郊,以灵岩山、天平山为中心,包括狮子山、黄山、金山、焦山、天池山、高景山等地。岩体总面积63.5平方公里,出露面积约11平方公里。苏州花岗岩与安徽黄山花岗岩齐名,其所采石料俗称“金山石”。在灵岩山、天平山一带既有典型的花岗岩地貌,又有花岗岩与围岩接触交接产生的地质现象。
李克偕高工作了题为《地形、地貌、地质调查要点》的讲座,他结合自己40多年的地质工作经历,从工作程序、野外调查和地质报告撰写三方面作了详细的介绍;后以上午的野外考察为例,指导大家如何绘制地质剖面示意图;又联系地理教学实例,指导大家如何判读和转换等地层线图。
张家港暨阳高级中学副校长陈利清老师从他们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张家港的地方资源特色,分享了他们是如何组织学生开展自然地理的实践性活动,以及活动主题的选择、活动方案的设计和操作等,并提出人文地理内容如何开展实践性活动的设想。
一天的研修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两位老专家严谨治学,追求真理,潜心研究,团结协作和带头吃苦的精神深深感染了参与的每一位老师,大家收获满满,受益匪浅,感慨颇深,期待着下一次活动。(撰稿人:顾红梅 时静瑜)

3、地学会组织苏州天平山花岗岩地质地貌考察
在2022年苏州市“全国科普日”活动期间,围绕着“喜迎二十大,科普向未来”主题,9月25日,由苏州市地学会、江苏省纺织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苏州勘察分公司科协主办的苏州天平山花岗岩地质地貌考察活动如期进行。此次考察活动吸引了苏州中学、振华中学、立达中学校、苏州外国语学校、金阊实验中学、苏州市第一初级中学校、苏州叶圣陶中学校、苏中附属苏州湾学校等苏州市青少年探石爱好者联盟校师生、苏州市科协机关第三党支部党员和苏州纺工院科协会员约80多人参加。
上午9点,参与考察的师生集合在木渎高级中学大门口,听取苏州地学会监事长曹健副教授介绍苏州花岗岩概况、考察路线和考察注意事项。
在苏州市地学会名誉理事长李克偕高级工程师和监事长曹健副教授的带领下,大家前往考察的第一站:天平石桌。曹老师介绍说:“天平石桌,自然天成,全国罕见,曾作为花岗岩地貌的典型照片刊登于《地球》杂志封底和南京大学《普通地质学》教材中”。 作为苏州最有名的奇石,神奇的石桌令师生们纷纷惊叹不已。究其成因,天平石桌是罕见的花岗岩风化地貌,它是三组节理控制下花岗岩球状风化的产物。曹老师生动形象地讲解着花岗岩球状风化和石桌形成的过程,同学们认真地聆听着,及时地记录笔记,还就近采集了一些花岗岩标本留作纪念。
第二站,大家来到了天平山景区。这批爱好地质考察的师生们不是奔着观光旅游去的,而是探索大自然奥秘去的。顺着山路而上,大家在鹦鹉嘴、白云泉、龙门一线天、飞来峰、观枫台、回音谷摇摆石、中白云石屋、鳄鱼石、二线天、三线天、莲华洞、万笏朝天、卓笔峰都留下了地质探索的足迹。在地学会专家的讲解下,大家学会了如何辨别伟晶岩和细晶岩,知道了天平山的三绝:“红枫、清泉、奇石”,记住了唐朝诗人白居易的“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认识了一个个神态各异的奇石,明白了这些奇石形成的原因主要是花岗岩浆在侵入冷凝过程中体积收缩形成许多垂直节理,当地壳运动抬升后,花岗岩体出露地表,被风吹、日晒、雨淋及冰劈、根劈等外力地质作用风化侵蚀,顺着垂直节理这些岩块经长期球状风化作用,有些仍驻立在原地,有些则因重力作用倒伏下来。看着这些奇石,大家纷纷都感叹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此次苏州天平山的野外考察,师生们观察了花岗岩的典型地貌,了解了花岗岩的结构与构造,学会了辨别伟晶岩和细晶岩,理解了天平山地质地貌形成的原因及过程,初步掌握了地质野外考察的基本方法,极大地提升了地理实践力,同时也锻炼了体能、磨练了不畏困苦的意志力,培养了热爱自然、探索科学的情感。
时间匆匆而过,一场有关花岗岩地质地貌考察的饕餮盛宴很快到了尾声。大家都意犹未尽,期待着下一次的再出发!(洪文捷、刘强、徐艳撰稿;李克偕、曹健审稿)

图1:参与考察的师生在天平石桌前留影

图2,苏州市科学技术协会第三党支部与苏州市地学会党的工作小组成员在天平山景区合影

图3:地学会专家在天平山景区介绍苏州花岗岩
4、地学会与苏州广电合作普及地学科普知识
2022年,苏州市地学会与苏州广电合作,在“问问科学家”栏目普及地学科普知识,地学会专家李克偕、侯爱敏、朱剑刚、齐德利参与了科普问答活动;曹健、李克偕和张毅参与了研学活动。(地学会秘书处)
【地学研究与科普杯先进集体简介】
1、西安交通大学苏州附属初级中学
西安交通大学苏州附属初级中学地理组是一支师德师风纯正,师资梯队合理,学术氛围浓厚,团结互组的教育教学团队,地理组现有教师11人,有高级教师2人,一级教师5人,市学科带头人1人,区学科带头人2人,区教学能手1人,区教坛新秀1人。
我校倡导“让学生快乐地学习地理”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乐学地理,学习有用的地理,并以此设计教学目标和方法,近五年来,开展科普课程80余次,开展地学科普社团课96余次,共开设丰富的地学活动241场次,参与人数达到19320人次。开展” 地球小博士”竞赛活动2次,在中国地理学会举办的第十届和第十一届全国科普地理知识大赛中,我校有60余名学生荣获奖项。
“地”承山河万物,“理”蕴千古人文,我们将上下求索,进一步提升教师的核心素养。让教师和学生都能够眼观江山胜迹,心向人地和谐。
2、吴江区运河实验初级中学
吴江区运河实验初级中学,2020年8月更名,其前身是吴江区平望第二中学。学校史地生教研组地理学科专职任课老师有四名,主要成员:学校校长姬惠光,2017年12月获江苏省地理学会第九届江苏省优秀中学地理教育工作者,2015年被评为苏州市第十一届名教师、首届“姑苏教育青年拔尖人才”,入选2017年度“姑苏教育人才计划”;教研组长朱少庆,区教学能手;周春燕,区教学能手。
近年来学校根据校本课程开发,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陆续开展了一系列的地学科普活动。有科普讲座、社团活动和校本科普活动,特别是开展了运河文化系列活动和保护吴江青年志愿行活动。
责任编辑:雷秋生、花晶、朱剑刚、李克偕
本期编辑:曹健